聽琴記
是夜,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一場鋼琴演奏會讓時光曼妙起來。
來自巴西的Nelson Freire,當今國際樂壇鼎鼎有名的音樂家,被譽為“超越世代的鋼琴圣手之一”。通利琴行贊助了steirnway & sons的D274 concert grand,音質非常干凈,滋養了來客的聽覺。兩個小時加上安可,頂著一頭卷曲白發的Nelson Freire全程背譜,對曲譜的異常熟悉,為演奏帶來了無縫的流暢,也更有益于鋼琴家專心而忘我地演奏。
世界名曲就像新鮮和上佳的原始食材,不同的音樂家有自己的理解和演奏方式,如同大廚不同的烹飪方式,成就了樂譜各異而豐富的味道。音樂本身就是一種豐滿傳情的語言,不同的曲調有不同的韻味,也暗映著不同音樂家的性格。
莫扎特的A大調第十一鋼琴奏鳴曲,K三三一,帶著他自信的激情,靈動而活潑。左手常常跨過右手而活躍在高音區,演奏技巧的高妙,也顯示了作曲家對技法滿溢的信心。最后的《土耳其進行曲》舉世聞名,昂揚的合音,回旋的音句,鏗鏘有力地迸發在黑白琴鍵上,給人高亢興奮的感覺,也是我最喜歡的琴曲之一。
音樂廳里一響起這首高亢的曲子,記憶瞬間倒帶回去久遠得快被我遺忘的年歲:三歲學琴,三年后開始考級和獲得第一個獎杯,音樂聲停止在十一年后,已完成業余全部考級。中學的六年,是迷茫的成長期,少年時代所獲取的本領沒有一樣被我帶著繼續前行,未來充滿著迷霧一般的未可知,而我又一樣一樣用舍棄的方式否定了前面辛苦的積累,而今天看來更也什么都沒有成為我謀生的手段,立身的根本。但音樂是溫柔的,那些時光留給我的沒有太多負面的回憶,大約它是如月華披身,夜夜忠誠赴約,早已輕柔地滲透進我的生命中吧。
貝多芬C小調第三十二鋼琴奏鳴曲,作品一一一,貝多芬剛毅不屈的性格,飽滿地傾注到他作品中的每個音符,整首作品充滿著雄渾有力的組音,回音腳踏的不時加入,讓這種低音更加濃重,復雜而緊張的音樂結構同時也掙扎在觀眾的心弦,但貝多芬大約是不忍聽眾帶著莊嚴的凝重離去,樂章的最后,廣闊的C大調和弦出天籟的變奏,雙手綿密地交替演奏,如漣漪般蕩漾。末了,樂曲輕柔地終結在高音區。
浦羅歌菲夫的《瞬間的幻影,作品二十二選段》變化出若干迥然不同的節奏和旋律。跳躍的樂句深符曲名,如同眼見音樂家活躍而多變的樂思,像瀏覽一組各有鮮明性格的短篇小品文。時而,一組組連續的滑音,勾勒出幽默的輪廓,讓人會心一笑。時而,隨著音樂家的手指游走到鍵盤中央,風格又變得連貫而溫柔,平和而富有。
葛拉納多斯的《嘆息、少女與夜鶯》來自《戀愛中的青年》第四首。曲如其名,西班牙人除了斗牛士的昂闊氣質,還有這種帶著風度的愁情,熱情之中含著悲苦,大約也是感情充沛的另一種表達。流暢的樂曲中,不時跳出高音區的幾聲尖脆,夜鶯飛落在琴鍵之上。
曲終人未散,在持久熱烈的掌聲中,兩次安可。夜色漸濃,音樂家和我們都終于心滿意足地離開音樂廳,各自散去。
這一場鋼琴的約會,簡單而豐盛,連尖沙嘴的海風也彷佛變得干爽起來。
時間:2023-05-13 作者:愛開大學生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