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
劃破夜色的沉寂,透著一份皎潔,在如水的靈澈中波光粼粼,在雪蓮花的圣潔中光澤閃爍,追溯千年的脈絡,仿佛落葉的紋脈,在渾然天成中自然融合,成為恒久的符號。時而緩緩沉淀,時而悠悠升騰,透著夢幻的綺麗,給人無限的遐思與憧憬,穿透云層,在一束束光芒普照萬物間,化腐朽為神奇,變枯乏于奇觀。
映入眼簾,亮測視野,幾多思念,幾多感嘆,隨著歲月的剪影斑駁陸離,微微蕩漾,在時空交織中唱著遠方的歌謠,一路婆娑,搖曳著楊柳岸的煙火。仿佛高高矗立的云天之巔,在仰望間空留無數唏噓與渴盼。
現實中的光斑也隨著傳奇的訴說朦朧迷離,似乎淅瀝的小雨,在若明若黯間成為溪水漣漪層層疊疊的身影顧盼,絲絲微笑,縱然是不經意的一瞥,亦是偶然邂逅中最純真的思念。仿佛千年的守望,只為這一刻的相遇,在這樣的時間、地點……
王母的一只金杈在靈巧一揮間,卻從此將兩個癡情的戀人從此阻隔于相聚的空間,縱然近在咫尺,望眼欲穿,卻終究無法將衷腸化作一池秋水,一路蜿蜒。只能在七夕時刻,讓喜鵲構筑起一條鵲橋,發著發自心靈深處的呼喚。
因而銀河有時讓人看到夜的黑,也看到那一條玉帶似地光鮮;有時讓人看到一種奇跡般的絢麗,卻無法自抑于這份苦澀與感傷。
牛郎與織女的境遇或許不僅僅是傳說與存在的流露,更是理想與現實在被隨意切割留下的酸楚與感傷。因此七夕之夜,青藤之下雖然聽不見期待的言語,卻在回望之間,似乎皎皎河漢女那淚水橫流的畫卷在如泣如訴間溢滿心田……
大宋王朝的錚錚鐵骨
處于種種緣由,大宋王朝在史書中的模樣總是那樣的面目不堪,似乎常常成為隨意嘲諷與踐踏的代名詞。而南宋王朝更是成為偏安臨安,自甘腐朽的畸形產物。
承認,無論是兩宋之前大唐王朝的全面鼎盛,還是隨后元朝開疆擴土至極致的豪情,都讓夾擊于兩者之間的宋朝顯得如此局促而渺小。更何況兩宋王朝在幾個王朝同時并存之中依然顯的那樣的疲于應付,缺乏豪情萬丈的揚眉吐氣。對外政策充滿失敗的污點,卻在內耗間樂此不疲,于是各種派系互相傾軋,連皇帝也束手無策,經常玩起翻云覆雨的把戲,在一朝天子一朝臣中轉眼權傾朝野的達官顯貴瞬間被發放煙瘴之地的嶺南。南宋更是打破禁絕屠戮大臣的界限,風波亭中莫須有的罪名成為迫不及待的爭斗的手段卑劣的見證。
實則,真實的大宋王朝雖然缺陷明顯,光鮮的面孔依然閃著熠熠光輝,其它尚且不談,就連宋詞的繁華與多姿就呈現出一個鮮活的王朝高大的背影。雖然不乏李清照似地婉約嘆息,但同樣有蘇軾“大江東去”與辛棄疾“夢回八百里連營”的熱血激情,這些字里行間無處不煥發著豁達胸襟,倘若大宋王朝只是一片充滿陰暗的土壤,這些情懷恐怕很難出現。而清明上河圖似地恢弘畫卷或許更不可能千年驚贊,文化大繁榮的背后無論被涂抹上多少骯臟的顏料,依然可以將其漂洗趕緊,還原成為一種真相的本質。
與許多王朝的大一統相交而言,大宋王朝雖然在短暫時期也屢屢顯示出進攻的態勢,可是更多的卻是防御為主的膠合與求和。這些并非源于宋朝的軟弱無能,更是一種實力較量之后的妥協與對峙,當戰馬匱乏的高度文明化的農耕民族與一群馬背上的民族遭遇時,劣勢本來就已經明顯的凸顯出來。因此,宋朝統治者盡管不斷努力,可是卻依然無法改變狀況的本身。換言之,人們在記住漢武帝的雄韜偉略與唐太宗的運籌帷幄的對待游牧民族的鐵腕謀略的同時,也要記住漢朝的依靠女子和親尋求安寧與唐朝對突厥束手無策的時刻。很多的才華與志向更多的取決于依托的實力,因此宋朝已經承擔起能夠擔當的責任,雖然看起來有些委屈屈辱。
對于朝代而言,人們更多的會想到唐太宗的開明,實際對于唐太宗這個連個人起居記都要親自過問,并且大肆修改的面目全非的君王而言,對于他的史料似乎那樣的讓人猜疑。而大宋王朝在建立之初就立下輕刑法,重教化的方略,于是北宋一朝,大臣最重的處罰就是發配嶺南,而絕不似唐朝連親生骨肉都要高舉屠刀的兇殘。
因此,真正的兩宋王朝盡管四處勁敵林立,卻并未曾屈服,方有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絕響傳唱;即使內憂外患交織重合,卻并未停滯,方有一次次化險為夷,別外族更恒久的生命力,彰顯的不僅僅是一種王朝的存在方式,更是一個王朝錚錚鐵骨的內涵所在。
絲綢之路
千年的絲路,駝鈴清唱,劃破天際的寧靜與枯燥,定格下一路的剪影搖曳于沙漠腹地。在絕響中透著堅定的信念與前行步伐交織融合的氣息,踏著滄桑歲月沉淀的征程一路前行,在人煙罕至的角落朝著希冀的方向一路放歌。
狂風的怒吼席卷著大地的焦躁不安,也帶著絲絲縷縷脈絡紋理的嗟嘆,在悠悠思緒中訴說著古老的從前,或許腳下的土地曾經也是一方良澤,清粼粼的水波漣漪蕩漾,穿過暮色的村莊,在寥落的炊煙中緩緩升騰起生命的跡象,在神秘與深沉籠罩下,帶著一種古老而年輕的節奏,在萬千的流年中蕩擊著大地的厚重與寬廣。
然后日落日出雖然依舊間,昔日的夢幻般的畫卷卻已完全改變了容顏,在風沙的席卷中,將大地完全籠罩于一片昏黃之中,似乎渾濁的河水,在朦朧般的睡眼的仰望間,到處模糊一片。偶然的感觸卻被風沙的肆虐瞬間淹沒,將天地包裹的密不透風,似乎也無法尋覓到呼吸的空隙。
仿佛心靈傷楚的哭泣,只有四溢橫流的淚水,模糊了視線,淹沒了曾經的痕跡。伴著感傷與嗟嘆的步履,只有孤寂的回聲在耳畔響徹不息。
因而,駝鈴的背景顯得格外的高大,甚至于一種巍峨山峰的偉岸,敲打著時空回旋的音符,滾動著心跳的感動,回繞天地,流轉盤旋,像雄鷹縱情飛過,留下的激情卻塑造出一種永恒。
絲路,駝鈴,呈現的不僅僅是一種獨特景致的綺麗情景,更是一種濃墨揮毫的大意寫生的高貴魂靈。
夜色回想
寧靜的夜晚,仰望浩瀚的夜空,也無際的視野彌漫著古老而神秘的氣息,似乎一種籠罩心頭的氣息在守望中發出一遍遍的訴說與呼喚。帶著心靈的期盼,像一只小船,漫無天際的水波中尋覓那一方停泊休憩的岸。
星光閃爍,在藍精靈般調皮的眼角間流露出透徹夢境的奇妙,流動著一種聲息,像露珠的晶瑩剔透,絢麗的顏色在秋水瀲滟中望眼欲穿。偶然一顆滑落的流星,像一尾嬉戲的蝌蚪,拖著長長的尾翼,順著一條軌跡迅速游移,照亮了一方天際,也在些許的驚叫中散發著最后求索的聲音。
看的見的星空,卻看不見那雙期盼已久的眼睛,雖然夜空的星光仿若水滴的剔透,排列成光彩熠熠的河流涌動,卻無法透視出在水一方的姑娘。因而守望之中,只能駐足一份感懷,在聲聲留念中隨著時空穿梭回旋,化作一地光斑,搖曳著世間絲絲縷縷的多姿夢幻。
往事越過千年,在同一片星空下卻將不同的故事反復上演,朦朧背影,在身旁彌漫,像薄暮塵埃的淅瀝,在時而稀疏時而濃烈間停留變幻。
回首之間,青絲白發將歲月的符號寫滿容顏,只是那些往事卻依然歷歷在目,為寂靜的心懷留下層層疊疊的追憶與懷念。夜色沉淀出一種純真,那是一種遠離了喧囂與焦灼的味道,那是一種沒有絲毫外物牽扯與沾染的氣息。
夜色寧靜,星光閃爍,在一方幕布籠罩中點綴著無數心夢交織的感動與從容,即便化身一只羽翼輕盈的鳥雀,依然要留下無悔的傳言:縱然天空無法留下痕跡,可是已然飛過。
腐爛的貴族
在眾多朝代間,明王朝一塌糊涂的味息勝于宋朝留下的聲聲不絕的爭議,也不遜色于清朝留下的滾滾洶涌的罵名。
倘若說在有幾百年歷史的王朝中,每個王朝都可以因為些許幾位英明君王的豐功偉績而給人或多或少的心靈的慰藉,那么明朝似乎至始至終的汗顏表現卻能茍延殘喘幾百年絕對不亞于一個莫大的奇跡。
從開國之始的朱元璋到最后一位君主崇禎皇帝似乎骨子里都透著一種自我標榜的貴族血統與氣息,因而做出一個個猶如天外來客的不食人間煙火的荒誕決策。決策的后果是天下的恐慌與各種弊病愈演愈烈的交織與頻繁爆發,并最終如洪水爆發一樣將整個腐朽的王朝連根拔除。無論是李自成的農民起義,還是關外八旗勁旅的虎視眈眈,甚至于大漠中的蒙古騎兵都能隨時給明朝造成岌岌可危的威脅。
誠然,明朝的滅亡崇禎皇帝是要承擔責任的,至少在面臨到處因天災而陷入水火的人民,坐擁國庫千萬輛財富的他不但沒動絲毫憐憫之心,反而繼續加收稅賦用于對關外用兵。可能其中與那群陽奉陰違的奴才的虛假信息有關,可是他的錯誤判斷卻正是對本就根基不穩的王朝的最致命一擊。倘若能早日采取安撫民心的舉措,或許李自成有通天的本領也不會出現到處揭竿而起的局面。并非對李自成存在種種偏見,而是李自成也著實充其量只能做為一個時代的投機者,之所以最后僥幸成功,并非他的能力多么出色,而是面對著一個不堪一擊的對手,否則在對待滿清的進攻也不至于節節敗退。
如果說崇禎需要擔負起明朝滅亡的全部責任,對于他依然過于沉重,明朝的弊端是各個朝代積累的結果,雖然其間出現了張居正這類大臣的鐵腕改革,可是凄涼的結局讓一切改革不但無法延續,而且呈現出大肆倒退之勢。
一代代君王在荒廢朝政中追逐著無數荒誕的興致宿求,或者沉迷于煉丹修仙,或者熱衷于游山玩水,更或者對錢財情有獨鐘……
因而,所謂的王公貴族也紛紛效仿,上下其手,同做蛀蟲,蠶食王朝的命脈,在對人民的苦難熟視無睹間用一份自視高貴的驕橫心態隨著王朝的一步步走向萬劫不復中腐爛……
太平天國的悲劇
太平天國被給予了太多不相宜的評價,還原無數真相的背后,就不難發現一個驚人的結論,太平天國從始至終都只是一個悲劇而已。
從創立之初,就是洪秀全發泄個人私憤的工具,只是這種工具被他用一種看似理想化的高貴面紗緊緊包裹,這種卑劣的欺騙在骯臟的交易中將一群水深火熱的人們綁架上在刀劍流血流汗的不歸路。
單就能力而言,洪秀全不但算不得絲毫的出色,而且可謂是一個靈魂充滿低級趣味的平庸者,整天滿腦子男盜女娼思維模式,不認真讀書卻將自己看成天才做著金榜題名的美夢,一次次的科舉的失利讓他一夜暴富的思想被另一種野心與暴力的形式表現出來,轉而走向滿清王朝的對立面,拉著一群無辜者在滿口荒唐言辭的欺騙中給他效力賣命。而事實上他提出的一系列口號,除了極具煽動力和欺騙性,并無任何特色之處,到處充斥著不可操作性和腐朽荒淫的墮落特權色彩。
因而處處自相矛盾,就連女子科舉這件開始被普遍看好的事件,也因選中的女子被他作為發泄獸欲的工具而將事件變成了一場極具諷刺性的悲情鬧劇。再看他的比如諸王配置,對人民大肆盤剝,在極盡奢華之余,將他完全處于一群女性的包圍之中,而這些先前口口聲聲自詡的姐妹們竟然無一例外成為他的手中萬物,被他霸占的女性竟然接近百余人,遠遠高于清朝諸位皇帝,甚至被他口口聲聲稱做好色的咸豐皇帝也只有二十余名后妃,將口中姐妹作為個人私器,只能說明兩個結論,其一是豬狗不如亂倫成性的畜生與禽獸的結合體;其二,是一個滿口謊話的騙子與強盜的共同體。
平庸之徒,卻渾身又充滿了兇殘與妒忌,因而諸王要么被殺,要么被逼走,而每次屠殺,動輒幾萬人,將王府所有人員全部置于屠刀之下。這些將士為滿足他的野心在前線浴血奮戰,卻又要做陰謀與傾軋的犧牲者,這種行為著實令人發指,手段之可恨絕不亞于滿清對待人民的方式。
因此,太平天國的覆滅留下的不應是嗟嘆,而是歡呼,于此黑暗腐朽而畸形的組織存在本身就是一種極大的悲劇,而帶來的也絕沒有任何可取之處可言,只是黑暗腐朽滿清之中的又一個更加黑暗腐朽的漩渦而已。
時間:2023-06-13 作者:愛開大學生 來源:愛開大學生 關注: